研发服务强劲

2023年10月20日 08:25 点击:[]

学校紧盯科技前沿,锚定战略目标实施有组织的科研,着力构筑科教融汇新生态,教师科研能力逐步提升、高水平成果不断涌现、社会服务效益显著增强。

一是聚焦成渝地区重点产业布局,主动对标产业需求,“产学研用共”建科研平台。依托高端领军人才,形成了行业数据空间、服务机器人、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城市基础设施智慧运维等重点科研方向,探索出“园区(企业)出题、学校立题、平台(团队)破题”的技术创新模式;建成“沈昌祥网络空间安全院士专家工作站”“硅光子千人专家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中心”“重庆高技能人才发展研究中心”和“重电e家”国家级众创空间,联合重庆大学共建“大数据智能与隐私计算”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与重庆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共建“大数据与最优化研究所”,建有“机器人技术应用协同创新中心”“智能制造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个教育部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建有“城市建筑智慧运维管理重庆市高校工程中心”“重庆精密加工及在线检测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推广中心”等10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建成“陈良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等6个省级以上技能大师工作室。近五年,学校获批国家级、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417项,其中国家自科基金3项、国家社科基金1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1项;主持获“智能柔顺训练康复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等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参与获“基于物联网的跨平台智慧小区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主持成果“一种下肢外骨骼助力装置及控制方法”获重庆市专利奖优秀奖1项。

图1 研发的“下肢康复机器人”产品

二是建立学校—园区—企业多方共建共享的“矩阵式”科研组织形式,构建“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应用示范—成果转化”的技术创新链条。面向重庆高新区、永川高新区等园区、成都天府新区,与500余家市内外企业开展技术研发、服务与推广。近五年,学校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03项,“自动生成虚拟化网络切片术”等92项成果实现转移转化助力地方产业数字化转型,围绕企业需求开展“零中频架构集成软件无线电芯片Sigma—delta调制器设计开发”等横向技术研发与服务项目832项,年均项目经费突破2000万元,累计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近7.88亿元。学校“大数据与最优化研究所”研发出国内第一个具备隐私计算的数联网节点接入设备,“硅光子千人专家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中心”研发的大光敏面APD芯片获中国激光“金耀奖”铜奖等多项国家级创新奖。

图2 研发的“道路边坡安全监测系统”测试平台

三是依托“重电e家”国家级众创空间等科研平台,繁育“环重电”创新生态圈。搭建了“项目团队+众创空间+孵化器+产业园区”的全链条一体化平台,建立了“需求—立项—研发—成品—转化—产品”完整生命周期的全链分权定向转化机制,围绕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人才链建设“环重电”创新生态圈,建设“产城职创”融合试验区。通过学生“五个一”工程(掌握一个前沿技术、下沉一个科技企业、参与一个科研项目、确定一个技术导师、获得一个大赛荣誉),着力提升学生科研素养与创新能力,科教协同育人机制逐渐完善。近年来,学校培养出“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杨成兴、“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获得者陈思源,科教协同培养的张小松、毛友平等一批拔尖技术技能创新人才深造攻读博士学位;以成果转化为支撑,学校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金牌4枚。

下一步,学校将紧紧围绕重庆市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全球影响力西部(重庆)科学城的发展目标,进一步创新机制、拓宽视野、培育人才、协同“大学大院大企”要素资源搭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载体,助力更多优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发展,为加快实现科技强国贡献更多力量。